“出生贡氏望族,元朝汉族重臣,东南文坛领袖!名高一代,文明千古”:贡师泰

“出生贡氏望族,元朝汉族重臣,东南文坛领袖!名高一代,文明千古”:贡师泰

贡师泰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宁国之宣城人。父奎,以文学名家。师泰早肄业国子学,为诸生。泰定四年,释褐出身,除泰和州判官。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除绍兴府推官,治为诸郡第一。复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迁宣文阁授经郎,拜监察御史。南士复得居省台,自师泰始。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迁兵部侍郎,除浙江都水庸田使。十五年,除礼部尚书,调平江路总管。二十年,朝廷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著有《诗经补注》《玩斋集》《东轩集》等,有《玩斋集》传世。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贡师泰为元代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诗文家,他出生贡氏望族,是元朝汉族重臣,东南文坛领袖-在其六十五年的人生岁月中,他幼学壮行,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于文章、道德、事功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此乃元代中后期极罕有之现象。回顾其六十五年的人生,是他良好的家学传统,祖父父亲的教诲,都对他治学和仕宦上的影响,不容忽视。家族的荫护,有缘游学诸公,师从名师硕儒,都对其人生操守、诗文创作、治学思想、政治追求等皆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小编通过一些资料的梳理,大致描绘了贡师泰生平轮廓,以下略述以飨读者: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戊戌五月二十一日,生于宣城之南湖。三岁授以诗则成诵,聪明过人!

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十八岁的贡师泰跟随父亲到贡奎提举江西儒学,那时候他拜的老师是名师硕儒,与经学大师许衡齐名,时称“北许南吴”的吴澄。

延祐五年(公元1318):二十一岁的贡师泰随其父来到京师入太学学习,拜学的老师都是教育皇亲国戚的。所以加上贡师泰颖悟过人,读书认真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三十岁的贡师泰登科中榜即将步入政坛,但贡师泰没有赴任。

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贡师泰三十二岁.这一年,父亲贡奎去世,从京城回去奔丧守孝。

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贡师泰对当时的用人制度很不满意,上书后便回乡了在家过了一年多闲暇的生活,“悠游田里,以奉其母,置学田以养子弟之来学者,立义庄以赡宗族之无依者”。

至元三年(公元1338年):贡师泰四十岁翰林应国史院编修官。同年,贡师泰的从兄贡师谦刚好也仔职翰林编修,贡师秦以避亲嫌辞官.后两年贡师泰母亲去世.

从至元三年一直到至正三年除绍兴推官,在约六年的时间,一直居家宣城南湖。这段时间,贡师泰读书作文,怡心养气,悠然自适。

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贡师泰任绍兴推官,开启了贡师泰仕途生涯的新篇章.在任绍兴推官的四年左右的时间里,贡师泰治狱廉明,绩效显著。“治行为诸郡第一”, “声誉大振、中外叹服”。好友王祎特的《绍兴谳狱记》记载了贡师泰任绍兴推官期间的诸多政绩并刻于碑石上。不知道这块碑还是否能找到。

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五十岁的贡师泰再入翰林,为应奉奉敕编纂辽金宋史。修史完毕后。贡师泰又迁升为宣文阁授经郎阶奉训大夫,还为皇帝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复义利之辨,皇上甚是赞赏,赐以金织文段,以示荣宠。小编这里“赶脚”金织文段是啥东西?是不是一起陪葬驾鹤云游了呢?只有期待考古了不是?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五十五岁的贡师泰来说,甚至对于在朝力图仕进的汉人志士们来说,是颇为兴奋的一年。这一年,贡师泰被擢为礼部郎中,三日后拜监察御史。这对汉人官员来说,无比荣耀。

但此时的朝廷却己危机四伏,摇摇欲坠。正月,秦州(今属江苏)白驹场人盐贩张士诚起义,六月,朱元璋募兵得七百余人,而这个时候贡师泰接任兵部侍郎,贡师泰曾作《榆林有感》诗以自讽,其诗云:

“老夫白发己如许,山后驰驱动数年。

正为贫民均马政,何嫌富户倍车钱。

人生要在心无愧.物论难齐理自然。

欲尽微忠报明主,简书深夜手重编。”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五十七岁的贡师秦,出任都水庸田使.前往江南纠水利之病。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贡师泰被任命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大约一年时间。到了年底,贡师泰被召为礼部尚书,命为平江路总管。这一年他途径金华汤溪。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这是贡师泰终生内心留有郁结的一年,张士诚己大兵压境。到了平江路总管之后,又不得其志,“时江浙参政托克托因分省是郡,守御调度一出己意。公不得有所更张。”结果,刚到任没半月,城池便被攻陷。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劝降张士诚。

而贡师泰则隐居吴淞江上吴景文家。易名为端木氏,号戾契子、喌喌翁。其后日日悠游于山林丛野之间.大概有一年时间。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张士诚被朱元璋打的只有归顺元朝。张士诚归降后,承相复又起用贡师泰,曰:“君之守平江也.在官未三十日,人心未孚。且握兵捍患,自有省臣在,非君之过也。”之后被任命为两浙盐运使,但此时六十岁的贡师泰己萌生退意。

从元代李士瞻《赠贡泰甫先生牙笏诗》中可以看出来

象简霜凝重,苍髯雪色新。转输劳算用,报答费经纶。

扶病朝明主,临轩问老臣。此时江海上,人已厌风尘。

但按照贡师泰的性格国难当前,依旧竭诚尽忠,以勤王室。而且朝廷以“公转运有方,国赋日裕,官民赖之。”为由召命其为户部尚书,赴闽中漕闽广粟。皇太子亲书“务本”几字赐之,足见荣宠。贡师泰在闽中两年间“盐易粮给京师,得数十万石,京师赖焉”。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冬:皇上召还京师,这个时候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都在争夺地盘。贡师泰以道路不通,寓于闽中。此后大概有一年半时间,贡师泰寓居于闽中香岩寺中,对于朝廷所给棒禄,俱推辞不受。退隐之意,已经卓然可见。然而对于这样一位贤能的官员,朝廷也是念念不忘,派使者宣命。召其入朝为秘书卿。“使者具言朝廷之所以待公者,及东宫大书公姓字,期以必来之意。”深受儒家忠君报主,济世天下思想影响的贡师泰在皇恩的感召下,六十五岁的贡师泰还是还京北上。据刘仁本《虞江宴别诗序》,因为“承相开府,更欲得公参决大权.遣吏侯察邀请之”。且夫人家眷等均在门生朱鐩家,遂先“往抵钱塘”。不幸“瘴疠作楚”卒于杭州离所。门人朱鐩割地以葬。

被百姓赞为“名高一代,文明千古”的显赫人物贡师泰就这样溘然长逝,正史记载是不幸“瘴疠作楚”。其实坊间还有很多的疑点。就如祖文公二十八世孙贡鉴清和祖文公三十世孙贡凯军《解师泰去世之谜,看先祖忠肝义胆》文章中详细的分析了死因,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各位看客自己定夺了。

admi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