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灵寿贡氏家传序》家谱槪括序

乾隆年《灵寿贡氏家传序》家谱槪括序

乾隆年《灵寿贡氏家传序》家谱槪括序

前言:贡氏文化在去年按修谱的前后顺序编发了十篇各地《贡氏宗谱》首修谱序,其中清前的老谱大部分在江南。本以为华北一带没有贡氏老谱,但意外的是在2020年4月应宗才宗亲之邀加入石家庄灵寿县贡氏宗亲微信群后,惊喜发现在毗邻五台山的太行东北山脚下的古中山县竟有一套在《贡氏家传》基础上,首修于明弘治年间的《贡氏家谱传》。经六百多年,五次续修,谱完整未有间断。读其乾隆年灵寿十二世祖在各家所藏历代谱的基础上所编写的槪括序,深感此谱的珍贵,从序中可初步得出如下七点推断,供有关宗亲参考、讨论:

一、地处相对偏僻封闭的灵寿,能在序中写同宣谱一致的贡姓源缘,汉禹为谏议大夫,宋祖文靖康中扈驾南渡,与岳飞友善,协志恢復中原,岳被杀后潜隐不仕的家族史。灵寿先祖应该有南宋时的《贡氏家传》。而入元后的家史可能来自先辈口传,所以误将士濬力学尚节,宋亡不仕,尝作义塾以待四方学者的事情写为其子奎,而奎与师泰、师道的事情写为师道。尽管父冠子戴,年湮世远,但在明清时灵寿先祖能知宣城六世七世祖的功德,应该可以推定灵寿先祖与宣城贡氏有关,有可能元时宣城五、六世先祖因官因商或其他原因到山西,其后明洪武又移民到灵寿、井陉和衡水。由于迁灵寿后贡氏已二十六代人,士成公可能是士字辈,为祖文公六世孙。

二、从宣城明成化修的《贡氏家谱》簪缨嗣续图看,所记的宋元时有功名先祖大部分是在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为官,有部分地址不祥。但这不能排除大元时有先祖在山西为官的可能。从八世祖师泰公的《玩斋集》就发现在元末曾送两位友人(或舍人)到山西,一位贾有恒任潞城(现属长治市)县令,一位赵国瑞任泽州(现晋城)同知。有诗为证:

送贾有恒赴潞城县令

上党人参五叶齐,郎君今日马行西。

满溪蓝水鱼初上,绕县青山莺乱啼。

小吏报筹衙欲退,长官封印手还题。

洛阳自古多才思,好赋新诗写赫蹄。

送赵国瑞舍人赴泽州同知

太行云起乱山青,马上风吹别酒醒。

试论文章唯晋国,还思典礼在虞廷。

卖刀民化耕春雨,佐印官清带晓星。

回首晴宵十万里,大鹏终见徙南溟。

从这两首诗可知,元时宣城贡氏先祖及其友人的为官不局限在江南。

三、对于井陉和衡水宗亲本谱的出现意义重大,一直不知源出何处的两地宗亲现在有据可依,与灵寿贡氏同是洪武洪洞大槐树迁出,三地始迁先祖是什么关系,序中未讲。查大槐树移民有关史书,贡氏主要从泽州(晋城)、上党(长治)迁出,而这两地现已无贡氏族人聚居,在其不远同属上党盆地北部的榆社是山西族人聚居最多之地。

四、对于鹤壁宗亲来讲,修于康熙二十三年的家谱所记始祖士贤公的二子濬、三子成出居保定与河间府,是否与灵寿宗亲有关尚不能确定,原因是灵寿谱创修于明弘治,早于鹤壁汤阴宗谱,另外时间、地点、人名和世代也看不出符合之处。另外明洪武洪洞大移民是从山西迁河南河北,而不可能由河南迁山西与河北,所以汤阴始迁祖士贤公是从宣城迁至还是与士成公一道从洪洞迁出有待进一步考证。

五、序中讲“吾族贡氏有贵者、有贱者,富者、贫者,智愚贤否之不等者。有城居者、有乡处者,有在山之陬、水之湄者,势虽纷细,而核之皆一祖宗之所遗也”。结合师泰《送宗人宜仲归丹阳序》中“唯我贡氏得之黎阳公之字,而汉御史大夫禹尤加著称。千有七百年来,固未尝有若向之所谓错谬者”。虽南北远隔千山万水,但贡氏源出一祖的结论是一致的。看来各地代代相传“天下贡姓是一家”的说法有据可依,由来已久。现今百度关于贡姓来源多种形式的词条不知有何依据。

六、序中所讲祖文与岳武穆友善,靖康后协志恢复中原,因岳被杀而隐居,比宣谱在明成化续修的《善脉》更为明了,柳茹的传说与宣谱、灵寿谱互为印证,这一在史学界有争议的历史应为史实。

七、谱序中所讲“后有居山西洪洞者,称巨族焉”。就目前了解的史料来看,西汉时因贡禹广平贡氏有高门巨族之称。元时因奎应霆被敕广陵郡伯、士濬被勅广陵侯,广陵贡氏在江南号称名门巨族。而山西未见有巨族的历史记载,历史上也未见山西贡氏曾出一进士或县令的记录,因此无从谈巨族,这也说明灵寿先祖可能只记洪洞,不知宣城了。

灵寿贡氏宗谱可能还包含有更多的贡氏家族史,有待研究考证,作者由于才疏学浅,不便贸然猜测,希望今后还会有类似灵寿《贡氏家传》这样珍贵的资料出现,带给贡氏族人更多的惊喜!


《灵寿贡氏家传序》

从来水有源,木有本,人之有祖宗,其理一也。是故千枝万叶按之皆一本所生也,千流万派溯之皆一源之所出也。吾族贡氏有贵者、有贱者,富者、贫者,智愚贤否之不等者。有城居者、有乡处者,有在山之陬[1]、水之湄[2]者,势虽纷细,而核之皆一祖宗之所遗也。粤稽尚世[3],肇[4]于广平[5]端木赐子贡之后,以王父[6]之字为氏,遂有贡姓焉。汉时贡禹,王阳为益州刺史,禹弹冠待荐,召为谏议大夫。宋有贡祖文,靖康中扈驾南渡,与岳武穆友善,协志恢復。岳见杀[7],遂潜隐不仕。宋末有贡奎[8]力学尚节,宋亡不仕,尝作义塾以待四方学者。元有贡师道[9]以文学知名,仕翰林,乃编修后妃功臣列传[10],官至密书郎[11]。后有居山西洪洞者,称巨族[12]焉。自顺帝北遁[13],真定[14]一路为兵荒所残,民籍甚寥寥也,明洪武洪洞迁贡姓三人,一留井陉,一发衡水,籍灵邑者即吾始祖士成也。

士成生瑀,瑀生惠,惠生端、翊、竣、新,自此分为贡氏四门。翊生佐方五世,在有明弘治年间创立家谱以纪世系。至大清顺治三年十世祖凌公传心公、纯心公。二多公又增修焉。康熙四十九年十一世亮工府君同族人重修增益之。自此以后,户愈大人愈繁,不相亲睦,雀角鼠牙之争,吾方成重,心甚悯之。及入泮后[15],与堂兄明杰公遭遇,路至县北,见喆道有遗塚在焉,土尽坟基砖出。吾侧然问兄曰:谁家塚不整修,任人踩滥至此?兄曰:始祖之墓也。吾闻而惕然下马拜叩,逐起修筑之愿焉。归即言于旋辰叔、献伯兄,约起上坟。会其初止有我三人。至明年清明前,吾催僕子备器具同往修治,族人闻声而助力者不少。高封其塚,行人不得践焉。自此多愿入会,历数年人益众,积益多议立家庙焉。先置地基若干亩,渐买砖瓦脊兽[16],木石门窗,置房数间。于乾隆十一年,庙逐落成。又积数岁,至乾隆二十一年,阖县亲友,书扁致祭文。武官长咸奉牲礼。阖族长幼具效奔营,忧伤哀容,融融浅浅,鱼鱼雅雅[17]。堪称嘉会,亲甚洽焉。自此族人愈加亲睦,凌競之气涣若水,释所未尽慊者[18]。

家谱永续,族间渐臻十六世矣,各家藏本书录不一,自有参差。吾因心五世十世十一世之心,而增续之,总序分疏,另为款式。使前后历历,枝派井井,共为一谱。其中补缺拾遗,更正舛错,俱属大顺之功。谱成藏家庙之内。后有生子娶妇者,告庙增书可为定例。继子孙谨式推衍,庶舛错遗漏,使千枝万叶不离一本,千流万派总归一源,虽百代犹同堂也。是为序。

十二世孙 潜明

十三世孙 大顺 大鹏楷括序

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蒲月上涴谷旦薰沐书于诒谋堂

贡氏家族祖辈采字排序(自十六世)

春荫嘉懋焕发灵寿

卜世其昌洪光毓秀

注:

1、陬:角落、山脚。

2、湄: 河岸。

3、粤稽尚世:世系考证。

4、肇:开始于。

5、广平:广平郡,现河北南部、山东西南一带,浚县是否属广平不得而知,但准确的表达应为黎阳端木赐。

6、王父:得姓始祖。

7、岳见杀:岳飞被杀。

8、宋末有贡奎:本句的事实应为“宋末有贡士濬”,贡奎是士濬的三子。

9、贡师道:本句所述史实大多为贡奎的,贡奎元翰林。

10、编修后妃功臣列传:贡奎两次在元大都修《仁宗皇帝实录》、《成宗皇帝实录》,其子师泰先后任礼部、户部尚书、元亡前召为秘书卿,赴任时在海宁去世。

11、密书郎:师泰先后任礼部、户部尚书、元亡前召为秘书卿,赴任时在海宁去世。

12、巨族:高门巨族,有特权的家族。

13、顺帝北遁:元惠宗,孛儿斤.妥懽怗睦尔。朱元璋快到北京时,惠宗见大势已去,便北逃到内蒙古。给朱元璋留诗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失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14、真定:今河北正定。

15、入泮: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

16、脊兽: 屋脊上的兽型砖。

17、鱼鱼雅雅: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18、释所未尽慊者:尽释前嫌,没有不满意的。

执笔:贡凯军

编辑:贡小军

admin

发表评论